2)第一百零四章 枪决服膺_百年家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次向山西波动,人是一波波的流动,就是没等到记者撤退的机会。

  周书辞死后,维荣也消失不见了,或者说他消失得比周书辞还早,阵亡名单里也没有人,失踪人员还是黎嘉骏给报上的,可以想见生还的几率并不大,最后她只能保存着周书辞的随身用品,不多,也就一个小包,一封湿了的家信还有个小钥匙扣和证件什么的,再没其他。

  看地址,他是安徽人,只能先把家信附着阵亡通知寄过去了,只希望他不是独子,否则真是惨剧。

  正当黎嘉骏惶惑不知去处的时候,《大公报》却再次冒出头来,记者康集康先生竟然由上海大公报派来,正与嘉骏在太原遇上。

  他在太原等嘉骏,本是有些刻意的。

  原来在平型关的时候,康先生曾与另外一位战地记者跟着战地联络官前去视察高桂滋的阵地,正面战场之惨烈震撼到了他们,而高桂滋数次求援不得这事也让联络官在两位记者面前颇为没有颜面,这才迫于压力给了后面黎嘉骏曾见过的两个新兵连。

  而在采访的时候,黎嘉骏不知道窜到哪里去了,倒是周书辞当时在场,说了一嘴,才让康先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流落的同事身陷此处,答应若有意外照顾一二。

  结果果然有了这个意外。

  黎嘉骏得知这事的时候,本来低落的心情更加郁卒了,只是这两日随军队撤退回太原的路上因为心情实在太差,早就流干了眼泪,此时也只能闷闷不乐的将这事儿藏在心里,偶尔挖出来想想,竟反而还有了点慰藉的感觉。

  如此,等康先生在这儿采访的差不多,她便可以随着康先生一道回上海了,不用再去南京。

  然而,现实很骨感。

  淞沪会战打得轰轰烈烈,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回去的路,无奈之下,康先生只好报告了上海的报社总部,再多留一阵子,视情况而定。

  对于记者来讲,真没什么地方能算得上没新闻的,更何况是处于一个会战的中心,名将云集之处。

  就在前几日,十月初,卫立煌将军到达太原,并且为阎锡山出谋划策后,决定在忻口再开战局,那是太原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绝对不可以退的地方,通过了忻口,背后就是太原,丢失了太原,山西全境陷落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忻口拥有一个狭长的地势,左右都是险峻的高山,无法攀援更无法偷袭,对敌方的飞机来说也是个危险地形,唯一要守的,就是山谷间中央区的一片开阔地带。

  听起来容易,可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地形下,唯一能做的,就是与日军的钢铁洪流进行正面对抗。硬碰硬的,面对面的。

  完全可以想见这将会是一场什么样的会战。

  连号称从北伐就开始活跃于各个战场的康先生都连连摇头,黎嘉骏倒是蠢蠢欲动的,因为她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