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四三章 清淡_全音阶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也是通常回答。

  抓紧时间,杜晓接下来的问题就要从明晚的节目单出发了,交响诗《唐璜》,《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丁桑鹏第三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交响曲》,都是诚意满满的经典重头戏。

  当然了,采访中聊的关于指挥家和乐团对这些曲子和作曲家的理解、认识,感悟,其实也就是戴清谈制作心得的程度,八卦的对象不一样而已。

  真的让采访开始深入专业点的是从记者随机应变地问到“您认为哪些作曲家是好的素材提供者?哪些作曲家是制定准则的人呢?您更欣赏哪一类?”

  似乎很喜欢这个问题,欧根简直是长篇大论没完没了。

  可怜的杨翻译,光听记指挥家的艺术表达都已经眉头紧锁了,还要被欧根拉进去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怎么地采访变成了三个人聊音乐,杨景行还是尽量把翻译当首要任务,但有时候也不得不提醒或者衔接一下左右的思路和观点,简直要冒汗了。

  只讲英语和只说普通话的两位就乐在其中,明明听不懂也津津有味的样子,然后就非常期待翻译的工作,再就边频频点头边抓紧思考。

  可能是太累了,之前还建议师姐“尊重专业强过尊重名气”的翻译就自作主张把话题朝八卦上带,可是人家世界著名指挥家和学院派记者已经进入状态,很容易又回到专业。

  欧根越聊越开,缅怀起他的好朋友好老师,已故意大利现代作曲家路易吉诺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

  杨景行真不想聊诺诺,就把话路往健在的钢琴家波利尼引,免得指挥家无所顾忌胡说八道。

  欧根简直兴奋,说起波利尼可就把翻译都给串起来了,疏通了世界音乐史……

  约定半小时的采访,十点差几分开始的,眼看都十一点了,翻译实在扛不住了吧,勉强地找机会叫停了艺术座谈,还要感谢两边。

  艺术家之间这么聊一场就已经十分互相欣赏了,欧根还热情拥抱道别杜晓。不过按照地方习俗,座谈主办方还要一起送一送客人。

  道别了指挥家,团队内部又开始客气,电视台领导虽然没听懂什么但是都看出来杨主任是太厉害了。杨景行就夸赞师姐几个即兴问题发挥得很好,整体节奏掌控得当。杜晓谦虚,恶补了多少访谈复习了多少理论才勉强过得去。

  台领导看出浦音校友间情感深厚,正好一起吃午饭把,感谢之外呢他们更想请教杨主任。人文艺术频道成立时间也不长,急需专家指导,就说近在眼前的浦海之春吧,该如何从专业角度抓重点呢?

  杨景行不敢妄谈,而且没时间,以后常联系吧。

  也快午饭时间了,前天没请上客的何沛媛正在电影院外跟亲人一起等着开场呢,除了姨夫没来一共七个人头,姑娘自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