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精兵强军与裁军安置之策_我的历史聊天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王王宇说完看向诸葛亮,诸葛亮出班,行礼,然后向文武百官讲道:

  “今年秋收,长江以南因为才结束战争,勉强赶上玉米的推广,虽然总体取得了丰收,但无法参照战乱的去年的收成。

  就说说长江以北吧,去年就开始在这些地方推广玉米,红薯,土豆。今年力度更大,玉米,红薯,土豆耕种面积扩大了数倍。

  加之工部组织各地方修缮水利,提前预防天灾,彻底没了战争,百姓安定下来等原因。

  在长江以北,今年的玉米收成是去年的六倍有余,小麦,粟谷等粮食收成是去年的两倍。

  还有接下来的红薯,土豆,其收成可以预测,亦将是去年的数倍。

  总而言之,今年虽然任然有天灾,但肯定是个丰收之年,因此,户部增加了不少钱粮入库……”

  诸葛亮讲解完后,补充一句,表示支持大明王的新军制,道:

  “若是施行新军制,户部能满足未来一百万兵马的钱粮军饷,地方兵力可有各地方其他税赋应对……明年若是顺利,必然粮食收成会更多。”

  各地方现在无需给地方兵马钱粮军饷,也就必须帮以往的那份交到户部,再由户部添一部分,便能解决。

  (华夏帝国继承大明的度量衡,一石米相当于现代的一百二十斤。足够一个士兵吃上三个月,一年便是四石米。

  一石米,在华夏帝国目前需要二两银子,四石米,就是八两银子。

  每个士兵的钱粮军饷包括粮食和银子。一年折算成银两,每个士兵按照二十两计算,一百万兵马,一年开支大约就是两千万银两……)

  ……

  户部预算了百万兵马的钱粮军饷,就变得紧巴巴了。要是遇到更大的天灾或者战乱,将无法承担。

  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得出,采用军屯,的确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可惜,大明的卫所兵制和军户制已经使军屯变了样,成了负担。华夏帝国不可能去继承,不然后患无穷。

  ……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不知情的人很是吃惊。

  “什么时候,户部如此富裕了!”

  “推广玉米,红薯,土豆耕种,便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收成?”

  好想打秋风有没有!

  许多人眼里放光,很是羡慕,想着:以后找户部要钱粮,可不能小家子气。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户部今年入库钱粮大增,除了推广玉米,红薯,土豆,得到丰收外。

  还有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在全国清丈田地,增加了许多田地交税赋。

  明末,土地兼并隐藏严重,加上战乱,有不少田地成了无主之地。通过重新清丈田地,使得全国田赋大量增加,从而使得国库充裕。

  ……

  “次辅之言,想必尔等明白。”

  大明王王宇一直在观察文武百官的反应,还算令他放心。准备再给文武百官吃一定心丸,道:

  “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