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八章 二见扫地僧(中)_江湖风云第一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道:“你初来时,为何不将藏经阁内的尘埃都扫一扫?”

  李不负无言以对。

  扫地僧接着道:“我之所以观看这些武学,乃是体悟这些佛门武学中蕴含的佛理,至于这门武学本身如何,那却不甚重要了。”

  李不负不再追问。

  他认为扫地僧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人,因为这“少林七十二绝技”并非由达摩祖师一人所创,有许多是后世僧人穷尽一生之心血。只是这些后世的高僧武功也未必及得上扫地僧,他们的武学,扫地僧自然没必要去学了。

  扫地僧大有深意地道:“武功之途本是如此。兴至而学,从心而练,方可有所大成。修佛之人便学佛门武功。像那位慕容博老施主,他不修佛,学少林武功无益反害,学得愈精,戾气愈深罢了。”

  “若我所料不差,那位慕容博老施主,每日均要承受阳白、廉泉、风府三处穴道的针刺之苦。此时尚平,待再过两年,他的病痛一日发作三次,每次均如万针攒刺,那份苦楚,我等常人却是想象不到的了。”

  李不负心中一动。

  ——他记起当初在太湖上,他与慕容博同乘船出湖,那慕容博疼痛突发,难以忍耐,好在李不负记起扫地僧与他的化解恩怨之说,放了他一马,否则慕容博的尸身恐怕已早沉于太湖之底。

  那时他以为是慕容博的旧伤发作,现在看来应当原是扫地僧所说的“未以佛法消解戾气”之故。

  李不负暗暗思考,心念百转,竟一时升起无数感慨。

  藏经阁中顿时又沉默下来。

  只剩万千尘粒,迎着日光,在空中浮浮沉沉,随意流动。

  尘埃密布,各流其形,竟也似一个又一个的微尘世界。

  过了很久,李不负都没有再开口。

  扫地僧又道:“你若要我指点,我倒是可以与你讲许多。”

  “入宗师后,对应内功与招法的第二重境界,分别是‘任督境’、‘无招境’。你正在此境,俱已领悟,我不须再提。”

  “而第三重境界,便是‘入神坐照境’,与‘心中无物境’。”

  “所谓入神坐照,须得人完全放松,天人合一,神游空中,坐照己身。内力于若即若离之间,用时方动,不用便无。”

  “而心中无物,用刀者心中无刀,用剑者心中无剑。无刀剑即无求之于刀剑。无求之于刀剑,则无处不是刀,无处不是剑。”

  扫地僧一一道来后,问了一句:“我都讲得很清楚了,以你的悟性,想必是能听明白的,是么?”

  “是。我听得明白。”

  “你的境界可提升了么?”

  李不负苦笑答道:“没有,”

  扫地僧也微笑道:“我讲过了,你也明白了,境界却还是没有变化,所以你来寻我,那也是没有用处的。”

  他忽提起一旁扫帚,将地面尘埃仔仔细细,一一扫过。

  尘埃受风一激,有的又飘浮起来,待过片时,有的又落下。

  扫地僧不躁不忙,静静清理,将尘埃扫至一处。随即他又返去再扫一遍,如此三回,方得止休。

  李不负不解他是何意。

  而扫地僧说道:“‘知道’与‘领悟’原本大有差别。这道理我上次其实与你提过,只是你不曾在意罢了。”

  李不负头上微微出汗,道:“晚辈记得。”

  扫地僧指了指扫帚与地,道:“我知道你记得。但我想与你说的:方才这便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了。”

  李不负恍然。

  他的确记得扫地僧曾说过“知道”与“领悟”之辨,但扫地僧这一次说,正是要再“拂拭”其心一遍,让他印象更加深刻。

  李不负道:“多谢前辈拂拭之恩。”

  扫地僧摇头。

  又过半晌,扫地僧还是不言。

  李不负思及一处,愣了愣,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他突然明白,扫地僧此举并非是要拂拭其心,让他了解“知道”与“领悟”之间的分别;而是要让他懂得什么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至此之时,李不负忽地心间有灵光一迸,心上竟是浮现出——自己最早在大雪山中,天寒地冻,风雪交加,老祖喜怒不定,同门师兄弟暗藏祸心,自己只能勤修苦炼武功,以求生存的一幕幕场景。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