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始皇帝的痛定思痛!_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又何谈治国平天下。

  一念至此,伏胜:“一旦陛下清算,只怕是儒家彻底失去在大秦帝国朝廷生存的土壤,以陛下的性格,一旦逼急,黑冰台一夜之间屠尽天下儒生……”

  ……

  咸阳宫书房,这一刻群臣退去,安静的落叶可闻,只有嬴政一个人躺在长榻之上,心中念头万千。

  这一刻,经历了一场朝会,让嬴政心中对于博士制度也生出了巨大的质疑,原本,他是为了让大秦帝国的体制更为完善,却不料反而变得更加千疮百孔。

  在《战国策·赵策》之中第一次提到博士,只是在这里的意思是博学之士,而不是指官职。

  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

  随后,博士制度突然大行于天下,已经变得极为的普遍。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博士制度最为有名,与稷下学宫息息相关。

  当时齐王封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因此,稷下学宫既是学术机构,也是政治咨询机构。

  在当时,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为了图存求强,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

  是以,大秦继承战国风气,对于人才极为的重视,特别是在统一天下后,建立了博士制度。

  这是顺势而为。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不断地回忆与思考,从战国之世到如今的大秦帝国,从稷下学宫到博士学宫官署,他仔仔细细的思考了一遍。

  在这个时候,他更是翻阅了李康的记忆,他终于是得出了结论,大秦帝国的博士制度与廷议制度紧密相关。

  而且大秦帝国的博士特权太大,以至于最终不免得有些张扬跋扈。

  最重要的是,博士七十二,其中李克及其学生伏胜、淳于越、鲍白令之、桂贞、茅焦、叔孙通等人,都是儒生。

  以至于儒生在博士学宫官署之中一家独大,才有了今日事情。

  诸子百家之中法家和墨家都偏重于实务。而儒生却是知识分子,熟悉历史和典章制度。

  虽然,儒家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整套理论和规章制度。但大秦帝国之中,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儒家只能排在后面!

  大秦帝国治国依靠法家与墨家,但其朝野上下国人百姓的家庭教育之上却一直使用的是儒家道德伦理。

  同样的,在国家治理上,他对儒家礼乐文化采取了吸收的态度。

  “呼……”

  长出一口气,嬴政终于是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稷下学宫的博士不治而议论,博士学宫官署的博士恰恰相反,治而不议论。

  这意味着,前者只进行理论探讨而不参与决策,后者参与决策而不进行问题探讨。

  “只是博士学宫官署虽然废除,但是诸子百家,特别是儒生必须要保留,修史想必儒家士子也会心甘情愿。”

  这一刻,嬴政对于博士制度,彻底的放弃了。他之所以推行博士学宫官署,就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

  但是,很显然这一切都是一个意外,博士制度失败,如今的他,有的是办法中央集权。

  ……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