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 秦时风韵(85)一更_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时风韵(85)

  桐桐看着中原之地的韩国,叹了一声:“此地人杰地灵呐。”

  韩非甩了袖袍,此言如同狼在赞叹羊羔的肥美。

  但桐桐说的是真心话,她想到了张良,张良乃是韩国宰相之子,他家乃韩国勋贵,祖、父尽皆为相,他家在他父亲死后,便是变卖了家财奴仆,最落魄的时候还有三百奴。

  还有一人,那便是韩信。

  韩信现在还未曾出生吧,他应该出生在韩国被秦灭的前后,始皇帝一统六国之时,他也不过一孩童。而且,此人跟韩非一样,乃是韩国宗室。

  韩襄王——韩厘王——韩惠王;

  韩襄王——韩仓——韩信。

  也就是说,韩信的父亲是而今这位韩王的小叔叔,他与韩惠王是堂兄弟的关系。

  他出身极为显贵!

  想一想,张良何许人?韩信何许人?

  汉初三杰为张良、韩信、萧何。韩国勋贵出身的二人就在其中。

  读汉史,知道韩信曾十分落魄,那是因为韩国被灭他才落魄的。他与张良乃是同病相怜。

  试问问,是张良不恨秦呐?还是韩信不恨秦?

  换位思考,害我一夜间门一贫如洗,地位一落千丈者,不是仇人是甚?

  不过,人杰地灵是真,个人的成长经历塑造人也是真,恰遇世事变迁成就功业也是真。这三者缺一不可。

  桐桐看着外面,问说:“师兄,我只知秦国今年有水患,却不知道韩国亦遭遇水患。”

  韩非回说:“雨水过秦之后多数会入韩,强弱有别。”

  “郑国确乃治水之才,为何不留于韩国兴修水利?”

  韩非愕然的看桐桐:“长公主何以明知故问?”

  桐桐一脸严肃:“公子,若是韩国兴修水利而罢兵,撤兵以治民,此地便是征伐吞并,亦无法治理。为何?民拥戴耳。我王确实打算攻伐韩国,韩国最弱,韩国地理位置最紧要,而恰逢我王束发之年亲政,需得一战树立威信,灭韩,此变为不得不行之事!此时,正遇韩意图疲秦弱秦,秦不当攻伐么?”

  说着,就又一叹:“然,我王过村舍,见洪水肆虐之下,妇孺难以为生。在战与和,在王权与民生中,选‘和’与‘民生’。而韩王何以见百姓困顿而无动于衷呢?其视王权比民生重,韩国弱之根源,我今日才明白。君不重民,国何以强?”

  韩非被气笑了,当真是诡辩:“国将不存,毛之焉附?”

  桐桐:“……”割裂的如此厉害么?好吧!有数了。

  韩非看她:“长公主此行,究竟为何,还请如实告知。”

  桐桐也看他,似笑非笑:“若说请韩王送诸位公子尽皆赴秦,不知师兄信否?”

  “不信!”韩非冷笑:“韩国公子尽皆无牧羊、纺织之能,岂能赴秦用白食?”

  桐桐讪讪的,点了点他:“看!我说甚师兄皆不信,罢了!罢了!不说也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