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章 遭雷劈_华夏雄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着眼前延绵数百里的大西军军营,想起听到的传说,张献忠进入四川,对投降的重庆驻军不是砍左臂右臂就是割鼻子,削耳朵。

  在成都青牛宫里面杀害所有参加应试的举子,屠戮四川各个村庄,杨昭双手惊恐的握着自己的手臂,迎着闪电雷鸣,高喊着。

  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那样,雷不会劈倒同一棵大树一样,已经被雷劈了的杨昭(以下同),无力的在城垛边狂喊着,难以再次被雷劈了。

  六月份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狂风骤雨,雷电交加,不一会儿又太阳高照,晴空万里了。

  杨昭徒然的跪在雨水之中,看来喊叫已经没有用了,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可思议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看来自己只好认命了。

  在几个小兵搀扶下,杨昭疲惫的回到城楼里面,在一个角楼里面,杨昭机械的接过小兵已经擦干的锁子甲,机械的贴身穿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盔甲,茫然的站起来。

  也就在这个功夫,对这个杨昭的身世,在脑海中也有了一点模糊的印象。

  杨昭,字轩轾,四川蓬州相如县人,明天启4年(1624年)生,世代务农,父母勤劳本分,乃老实本分的农家人士。在杨昭5岁时,到姑母家游玩,看见姑父家水房里面一本本书籍,为书上图画所吸引,于是作为表哥母俊的伴读开始读书生涯。

  在明朝,母家可是相如县有名的书香门第,在明清两朝,相如县有据可查的文科进士只有6人,而母家在永乐年间、弘治年间考得进士,可见母氏在相如县的地位。(一考有3人,其中1人为母恩)。

  跟随表兄一起春去秋来,十年寒窗苦度,在崇祯14年(1641年),参加在蓬州的院试,高中秀才。在崇祯15年(1642年),与参加四川省乡试,本想考一个举人,不中。

  也就是在成都时期,四川巡抚陈士奇有感于大明朝廷内忧外患,盗贼四起,每天对杨昭等落榜秀才谈论时事,鼓励大家弃文从武,获得功名,报效国家。

  按照陈士奇许诺,落榜秀才投笔从戎的,不但可寄住成都书院读书,而且还可以授予从九品校检的功名,这可是从九品功名,这对世代务农的杨昭可是一个天大的诱惑。

  除此之外,天灾**,自明崇祯年间全国进入小冰河时期,天气奇冷,各地土地收成较少,虽然有亲戚接济,生活艰苦异常,再加上疾病横行,双亲像周围诸多相亲那样都相继离开人世。

  在那以后,杨昭不得不寄读于姑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次前往成都参加会试,原来不过作为表兄母俊的伴读而做的权宜之计。

  现在会试不中,若返回老家,大概也只有贷钱娶妻生子了。

  巡抚陈士奇开出的条件对书香门第子弟没有吸引力,对杨昭这种寒门子弟,那可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如此诀别刚中举人的表兄母俊,与数十个落榜秀才一道留在成都书院学习兵法,练习骑射。

  杨昭本来出身农家,幼时跟随父母多次下地干活,在农闲时才有时间到姑母家所开的私塾读书,身体当然非一般读书人所可比拟的。

  再加上机会难得,一个小秀才,投笔从戎就可以获得一定功名,这种机会也让杨昭颇为珍惜,如此在这几年之间,在这锦江书院里面文武双修,也甚为快乐。

  但连年天灾**,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流寇作乱,外有满清在辽东虎视眈眈,大明江山千呛百孔,兵祸连连。此时四川也是形势大坏,骄兵悍将,明军流寇,到处纷扰。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1643年),明朝朝议认为陈士奇不能带兵,免去其四川巡抚职位,任命贵州人龙文光担任四川巡抚。

  在次年4月,龙文光到达成都,接任四川巡抚,陈士奇准备离任的时候,突然噩耗传来,李自成进入四川,崇祯帝吊死煤山后,众人一片唏嘘。

  陈士奇自认知兵,当时向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请命,据守重庆,以阻挡大西军西进。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