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四章 盗墓 一_现代奇人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政治在采取行动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于抓住时机为自己的行动取得合法的名义,然后不断地在其中掺杂“私货”,一步一步地在“合法外衣”的掩盖下向着更为战略性的目标靠拢。wwW.qb⑤.cOM/回顾日本90年代初以来的防卫体制变革历程和日本政界主流的防卫政策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海外派兵的实质性松绑也好、放松武器使用的自卫队“自卫”定义修订也好,或者是扩大日本中央政府的军事行动权力也好、还是加强日本军事力量的战争能力也好,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想法,其实早就进行了酝酿和鼓噪,早就构想好了准备采取行动进行诸多“突破。”不同的时期,日本会非常巧妙地利用所谓的台湾问题、朝鲜导弹和核计划问题以及反恐问题,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但对日本的政治家来说,这些问题,却都只是筹码或者“机遇”,而不是这些问题使得日本不得不想要推行新的防务战略。

  事件后,反恐成为了“国际贡献论”新的支柱。2001年12月反恐特别行动法案的通过,打破了日美安保同盟只着眼于“周边事态”的原有规定,而将美日军事协力扩展到全球范围。2002年10月朝核危机出现后,日本政府更是“如获至宝”,在抵御和防范朝核威胁的借口下,打破传统防务政策“禁忌”,加速推进日本防务政策和防务力量新的转型和发展。2003年6月6日,日本参议院最后通过的“有事法制”三法案,表面上是应对朝核问题和朝鲜威胁的措施,但实际上,从1977年福田内阁开始,“有事法制”就开始提出。1999年“周边事态法案”通过后,“有事法制”就开始加速立法过程。反恐也好、还是朝核问题也好,都不过是日本90年代以来既定的防务制度和防务力量变革的“台阶。”

  从日本今天的防卫政策的变化再回过头去看日本90年代防务问题的政治历程,我们不禁感叹日本政治的这种“预谋在前、行动在后”的高深技巧。1993年,小泽就提出了国家强大就必须取消“专守防卫”原则的“修宪论”;1998年,龟井静香就开始公开主张“普通国家论。”只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小泽和龟井当年的言论就几乎已经变成了现实。1999年,当时曾扬言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的防卫厅政务次官村上因为“失言”而被迫辞职;现在,同样公开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的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却安然无恙。如果再让我们看一看日本现任防卫厅长官石破茂曾说过日本也应有权“先发制人”时,恐怕只能这样设想:石破的观点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就会被日本政界真的变成实际的防卫原则?

  

  请收藏:https://m.f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